PP电子-《瑜伽师地论》计我论(6):理破(4)由于彼相安立为有故

2025-09-13 19:02:51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PP电子释遁伦集撰《瑜伽论记》卷第二(之上): 第 四 、 于 彼 立 有 难 中 , 分 二 : 初 、 两 门 总 征 。 后 、 随 别 破 。 此 难 : 思 觉 有 我 中 , 已 正 当 见 , 知 有 我 者 等 计 。 别 破 中 : 初、 难 ︰ 即 见 者 等 相 。 后、 难 ︰ 离 见 者 等 相 。 前 中 : 先 、 标 两 门 征 。 后 、 随 别 难 。 别 难 中 ︰ 初 难 可 知 。 后 中 、 则 复 双 征 二 门 、 而 后 释 。 二 门 者 : 一 、 我 所 成 业 。 二 、 我 所 执 具 。

  「又汝何所欲」,又你是怎么样想呢?「 所计之我 」 , 你所执着的我的体性,「为即见者等相?为离见者等相?」为是即见闻觉知者的体相为我?「为离」,为是离开了见闻觉知的体相有个我呢?还是「即、离」,即见闻觉知是我呢?是离开了见闻觉知是我呢?

  「若即见者等相者」,若即见闻觉知的体相是我,是这样的话。「为即于见等,假立见者等相」,究竟谁是「见者」?谁是「闻者」?「为即于见等」,就在见色闻声的这件事上,假立一个见者、闻者乃至知者,是这样子?

  「为离于见等,别立见者等相?」为是离开了见闻觉知之外,另外立一个见者、闻者乃至知者呢?是这样子呢?

  若即于见等,假立见者等相者,则应见等是见者等;而汝立我为见者等,不应道理。以见者等,与见者等相,无差别故。

  「若即于见等」,若是你的主张是「即于见等,假立见者等相者」,就在见闻觉知上假立名字,名之为见者、闻者乃至知者,就是眼睛见一切色的时候,就假立名为眼是见者、或者眼识是见者,乃至意识是知者,就是这样子安立的话。「则应见等即是见者等」,那就应该说见闻觉知等,本身就是见者、闻者等。

  「而汝立我为见者等,不应道理」,那你现在安立我是见者、闻者乃至知者,这不对了,不合道理。「以见者等,与见等相,无差别故」。见等相与见闻觉知的功能,就是一体,是没有差别的,而不是别体,你另外执着一个我是见者、闻者等,就有差别了,这是不需要的。

  韩清净《披寻记》:「若即于见等假立见者等相等者:胜义而言,即于见等假立见者等相。如有颂言:诸行皆剎那,住尚无况用;即说彼生起,为用为作者(陵本十六卷七页)。离见等外,别无见者等相。而汝立我为见者等,不应道理,相无别故。」依殊胜的道理而言,就在见色等功能上假立见者等相。五蕴诸行都是剎那生灭无常,连一剎那都不能安住何况有真实的作用,圣人只是依有情依诸根缘诸境生起诸识的缘起幻相时,于果中假说有受者的作用,因中假说有作者的作用,为作业者。离开见色闻声以外,并没有另外有一个见者在那里见,这是不合道理的,因为他们的相没有差别。」

  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十六:「 诸行皆剎那,住尚无况用,即说彼生起,为用为作者。眼不能见色,耳不能闻声,鼻不能齅香,舌不能尝味,身不能觉触,意不能知法。于此亦无能,任持驱役者。法不能生他,亦不能自生,众缘有故生,非故新新有。法不能灭他,亦不能自灭,众缘有故生,生已自然灭。 」

  假设你改变了主意,提出「离于见等,别立见者等相者」,离开了见闻觉知,就是另外有个我是见者等相。

  「为见等法」,见闻觉知一切法不是我,另外有个我是见者等。「为是我所成业?」见闻觉知的作用,眼见、耳闻,乃至意知,是你所执着的我的体性所发出来的作用吗?

  「为是我所执具?」还是我的体性所执持的工具,我用眼等器具去见色闻声?这是提出两个问题。

  释遁伦集撰《瑜伽论记》卷第二(之上):业中,有五:一、如种子难:观所生故应无常。

  「若是我所成业者」,若说见闻觉知不是我,但是我所造成的作用。「若如种子,应是无常,不应道理」。比如说种子能生芽,我的体性和见闻觉知的关系,像种子和芽的关系似的,种子是无常的,那么我也应该是无常的了,你执着我是常住不变,就不合道理了。

  若言如陶师等假立丈夫,此我应是无常、应是假立,而汝言是常是实,不应道理。

  释遁伦集撰《瑜伽论记》卷第二(之上):二、如陶师难:假于能作故应无常假立。

  「若言如陶师等」,制造陶器的师傅,能制作出来种种的瓷器。我的体性能发出来见闻觉知的作用,像陶师能制造种种的陶器,若说我犹如陶师,像这样的话,那就不对了,为什么呢?「假立丈夫」。陶师是人,人就是色受想行识,假名为「陶师」,是「假立」的,陶师是假立的名字。若是生一个儿子,就名为父亲了;若对他的父亲来说,他又是儿子了,这是假立名字,陶师也是假立的名字。

  「此我应是无常」,陶师也是无常,也要老病死的,那么你说我,能发出来见闻觉知的作用,那也就应该是无常的了,不是常住的,也是假立的名字而已,不是真实,因为陶师是假立的名字。

  「而汝言是常是实,不应道理」,如陶师也还是无常不真实,你执着我是常是实,不合道理。

  若言如具神通假立丈夫,此我亦应无常假立,于诸所作,随意自在,此亦如前,不应道理。

  释遁伦集撰《瑜伽论记》卷第二(之上):三、如神通难:假于自在故亦无常假立。

  「 若言如具神通,假立丈夫 」。若是说具足了神通的人,我的体性也会见闻觉知种种的事情,就像有神通的人种种变化似的。这样子也还是虚妄的,因为那个「具神通」的人也还是「假立丈夫」,也还是假名为人而已,那么你说我若言「如具神通者」,我也就应该是假立的了,也是不长久的,是假的不是真实了。

  「于诸所作,随意自在」。有神通的人,若发出来神通的时候,对于所做的事情很自在的就做出来,我就好像神通那样子,对于见闻觉知的事情也能随意自在吗?若眼根坏了,我还能见吗?这就是不能说是那么自在。所以只是说是在因缘之下有这种作用,都是假名字,见闻觉知也是假名字,说我是假名字而已。

  「此亦如前,不应道理」。具足如神通的人,和前面一样都是假立名字不真实的,执着我是有常住、是真实的,「不应道理」。

  释遁伦集撰《瑜伽论记》卷第二(之上):四、如地难:观所持故应无常。又无如地作所依显了业故。

  「 若言如地 」就像大地,能生出来万物,我能生出来见闻觉知的作用,像大地似的。大地也是无常的,所以「若言如地,应是无常」,我也应该如地大一样是无常的。

  又你所执着的我,你说用大地来比喻,大地有很明显的、很明了的作用,你所计我就是没有如大地显了的作业,所以不合道理。

  这「世间的地大所作的业用,显了可得,谓持万物令不坠下」,谓能够生长万物、能摄持万物,使令万物不坠下,有这个作用。

  「我无是业显了可得」。你所执着的我,很明显的没有这个作用,所以是不应道理。

  「若如虚空,应非实有」,若是如虚空的话,那也不对。「若如虚空,应非实有」,不是真实有个虚空,怎么知道呢?「唯于色无,假立空故」,在没有地水火风的地方,假名为空,对色法假名为空而已。空是非实有,你执着的我,也就非实有了,「假立空故」,是「不应道理」。

  虚空虽然是假有的,但是有作用,「分明可得」,很明显的可以知道,「非所计我」,不是你所执着的我有分明的作用,「故不应理」。

  因为有虚空所以能容许有往有来、有屈有伸的作用。虚空有这些作用,我有这个作用吗?

  「是故见等是我所成业,是不应道理」。前面五个比喻,比喻是我所发出来的见色闻声,这样执着是不合道理的。

  若是我所执具者,若言如鎌。如离鎌外,余物亦有能断作用;如是离见等外,于余物上,见等业用不可得故,不应道理。

  释遁伦集撰《瑜伽论记》卷第二(之上): 具 中 , 有 二 : 一 、 如 鎌 难 : 谓 离 鎌 之 外 、 亦 有 刀 等、 能 断 于 物 。 离 见 等 外 、 无 有 余 物、 有 见 用 等 法 , 喻 不 等 故 。

  《瑜伽师地论略纂》卷第三: 「若 言 如 鎌 」 等 者 : 此 意 说 言 : 谓 鎌 非 但 能 断 他 物 , 离 鎌 之 外 , 亦 有 刀 等、 能 断 于 鎌 。 离 见 等 外 , 于 余 物 上 、 别 有 能 见 , 能 见 等 用 、 定 不 可 得 , 故 离 见 外 , 无 别 有 我、 而 执 见 等 。 又 释 : 非 但 鎌 能 断 物 , 更 有 余 物、 能 断 于 物 。 离 见 等 外 、 别 见 业 故 , 无 有 我 。 此 释 稍 疎 , 喻 不 相 似 。 难 : 见 等 是 我 所 执 具 故 。 「如 世 间 火 虽 能 烧 者 、 亦 得 能 烧 」 等 者 : 人 为 能 烧 者 , 火 为 所 烧 , 能 烧 之 体 , 火 离 于 人 , 自 能 烧 物 故 。 见 等 见 物 、 离 自 能 见 , 何 假 我 耶 ! 此 二 比 量 , 思 准 可 知 。 上 来 合 难 : 即 见 者 等 相 、 展 转 相 生 。 自 下 方 难 : 离 见 者 等 相 。

  释遁伦集撰《瑜伽论记》卷第二(之上): 二 、 如 火 难 : 「 如 世 间 火 、 离 能 烧 者 、 亦 自 能 烧」 等 者 : 人、 为 能 烧 者 , 火、 为 能 烧 之 物 , 然, 火 离 于 人、 自 能 烧 。 故 ︰ 见 离 于 见 者、 自 能 见 物 , 何 假 我 耶 ! 量 云 : 见 等 见 物 等 时 、 应 不 要 待 余 者 , 自 有 业 用 故 , 如 火 烧 物 。

  「若是我所执具者」。若是说见闻觉知,是我的体性所执持的一种工具,用他来做事的。若这样的话,「若言如鎌」,譬喻像鎌。鎌是一种弯曲的一种刀,用来割草的。

  「如离鎌外,余物亦有能断作用」,若是这样子做譬喻来形容这件事的话,那么在譬喻上来看,离开了鎌刀之外,的东西也有能断的作用。像我们切菜的刀,也有能断的作用。

  「如是离见等外,于余物上,见等业用不可得故」。那若是说离开了见闻觉知这事情之外,在的事物上,也有见闻觉知的作用吗?这是不可得的。所以你的譬喻是不合适。「法喻不契」不相称。

  「若言如火,则徒计于我」,若是说所执着的我像火为我所使用,我用火来烧东西,若这样子执着的话,「则徒计于我」,则你所执着的我是白费心力了,等于是没有我了。所以执着有「我」是不应道理。

  「如世间火,离能烧者」,如世间上的火,离开了能使用火的烧者的人。「亦自能烧故」,火也有燃烧的作用,它也能烧各式各样的东西的。这样子说呢,譬如说是我,若是如火那样子,那就不须要有我了,见闻觉知自然能见闻觉知,不须要由我去使用的,所以你执着的我,若用火做譬喻那就等于否认了你所执着的我了,所以是「徒计于我」。

  释遁伦集撰《瑜伽论记》卷第二(之上): 自 下 , 第 二 难 ︰ 离 见 者 等 相 。 「 乖 一 切 量 」 者 : 谓 汝 我、 非 是 见 者 等 , 一 切 诸 法 之 所 摄 故 , 亦 应 邪 量 所 量 , 故 云 : 乖 一 切 量 。 第 五 、 建 立 染 净 难 中 , 此 意 说 言 : 如 于 外 物、 虽 无 有 我 , 而 有 灾 横 损 缘 。 药 等 顺 益 , 名 为 : 染 净 。 内 身 亦 尔 , 虽 无 有 我 、 染 净 义 成 , 故 汝 计 不 应 理 。

  「若言离见者等相」,如果你转变你的想法,说离开见闻觉知等相以外,另外有一个我,「则所计我相,乖一切量」,你所执着的我就违背了一切的量。一切的量就是圣言量、现量、比量就。圣言量,圣人都是喝斥有我的,赞叹无我的,你执着有我是不对的。现量是有因缘生法,我没有体性,没有体性就是没有这件事,现量看不到,所以是违背现量。也违背比量,用智慧去观察也是没有我可得,所以「乖违一切量」,你执着有我是不合道理的。

  韩清净《披寻记》:「若离于见等别立见者等相等者:自下难见等法,有其二难。一PP电子、我所成业难,二、我所执具难。我所成业中复分五难。一、喻如种子难,二、喻如陶师难,三、喻如成就神通难,四、喻如地大难,五、喻如虚。于如是难,喻显彼所计我非常非实,亦无业用。随其所应,如文可知。我所执具难中亦有二难。一、喻如镰难,二、喻如火难。喻显我无业用及徒计于我,不应道理。」

  「若离于见等别立见者等相等者:自下难见等法,有其二难。一、我所成业难,二、我所执具难。」自下难见色等法,有二种难问。第一难问见闻觉知是我的体性所发出来的作用;第二难问见闻觉知的功能是我所执持的工具。

  「我所成业中复分五难。一、喻如种子难,二、喻如陶师难,三、喻如成就神通难,四、喻如地大难,五、喻如虚。」约见闻觉知是我的体性所发出来的作用,又分五种难问:一、我犹如种子难,二、我犹如陶师难,三、我犹如成就神通者难,四、我犹如地大难,五、我犹如虚。

  「于如是难,喻显彼所计我非常非实,亦无业用。随其所应,如文可知。」在这些难问当中,可以显示他们所执着的我不是常住的,不是真实的,而且也没有功能,没有作用。随其所相应的,如文所说可知。

  「我所执具难中亦有二难。一、喻如镰难,二、喻如火难。喻显我无业用及徒计于我,不应道理。」约眼耳鼻舌身意是我所执持的工具的难问,也有二种难问。第一难问见色闻声犹如我拿着镰刀割草,第二难问见色闻声犹如我拿着火能烧。这些比喻显示我没有功用及执着有我,不合道理。

  释遁伦集撰《瑜伽论记》卷第二(之上): 第 四 、 于 彼 立 有 难 中 , 分 二 : 初 、 两 门 总 征 。 后 、 随 别 破 。 此 难 : 思 觉 有 我 中 , 已 正 当 见 , 知 有 我 者 等 计 。 别 破 中 : 初、 难 ︰ 即 见 者 等 相 。 后、 难 ︰ 离 见 者 等 相 。 前 中 : 先 、 标 两 门 征 。 后 、 随 别 难 。 别 难 中 ︰ 初 难 可 知 。 后 中 、 则 复 双 征 二 门 、 而 后 释 。 二 门 者 : 一 、 我 所 成 业 。 二 、 我 所 执 具 。

  「又汝何所欲」,又你是怎么样想呢?「 所计之我 」 , 你所执着的我的体性,「为即见者等相?为离见者等相?」为是即见闻觉知者的体相为我?「为离」,为是离开了见闻觉知的体相有个我呢?还是「即、离」,即见闻觉知是我呢?是离开了见闻觉知是我呢?

  「若即见者等相者」,若即见闻觉知的体相是我,是这样的话。「为即于见等,假立见者等相」,究竟谁是「见者」?谁是「闻者」?「为即于见等」,就在见色闻声的这件事上,假立一个见者、闻者乃至知者,是这样子?

  「为离于见等,别立见者等相?」为是离开了见闻觉知之外,另外立一个见者、闻者乃至知者呢?是这样子呢?

  若即于见等,假立见者等相者,则应见等是见者等;而汝立我为见者等,不应道理。以见者等,与见者等相,无差别故。

  「若即于见等」,若是你的主张是「即于见等,假立见者等相者」,就在见闻觉知上假立名字,名之为见者、闻者乃至知者,就是眼睛见一切色的时候,就假立名为眼是见者、或者眼识是见者,乃至意识是知者,就是这样子安立的话。「则应见等即是见者等」,那就应该说见闻觉知等,本身就是见者、闻者等。

  「而汝立我为见者等,不应道理」,那你现在安立我是见者、闻者乃至知者,这不对了,不合道理。「以见者等,与见等相,无差别故」。见等相与见闻觉知的功能,就是一体,是没有差别的,而不是别体,你另外执着一个我是见者、闻者等,就有差别了,这是不需要的。

  韩清净《披寻记》:「若即于见等假立见者等相等者:胜义而言,即于见等假立见者等相。如有颂言:诸行皆剎那,住尚无况用;即说彼生起,为用为作者(陵本十六卷七页)。离见等外,别无见者等相。而汝立我为见者等,不应道理,相无别故。」依殊胜的道理而言,就在见色等功能上假立见者等相。五蕴诸行都是剎那生灭无常,连一剎那都不能安住何况有真实的作用,圣人只是依有情依诸根缘诸境生起诸识的缘起幻相时,于果中假说有受者的作用,因中假说有作者的作用,为作业者。离开见色闻声以外,并没有另外有一个见者在那里见,这是不合道理的,因为他们的相没有差别。」

  《瑜伽师地论》卷第十六:「 诸行皆剎那,住尚无况用,即说彼生起,为用为作者。眼不能见色,耳不能闻声,鼻不能齅香,舌不能尝味,身不能觉触,意不能知法。于此亦无能,任持驱役者。法不能生他,亦不能自生,众缘有故生,非故新新有。法不能灭他,亦不能自灭,众缘有故生,生已自然灭。 」

  假设你改变了主意,提出「离于见等,别立见者等相者」,离开了见闻觉知,就是另外有个我是见者等相。

  「为见等法」,见闻觉知一切法不是我,另外有个我是见者等。「为是我所成业?」见闻觉知的作用,眼见、耳闻,乃至意知,是你所执着的我的体性所发出来的作用吗?

  「为是我所执具?」还是我的体性所执持的工具,我用眼等器具去见色闻声?这是提出两个问题。

  释遁伦集撰《瑜伽论记》卷第二(之上):业中,有五:一、如种子难:观所生故应无常。

  「若是我所成业者」,若说见闻觉知不是我,但是我所造成的作用。「若如种子,应是无常,不应道理」。比如说种子能生芽,我的体性和见闻觉知的关系,像种子和芽的关系似的,种子是无常的,那么我也应该是无常的了,你执着我是常住不变,就不合道理了。

  若言如陶师等假立丈夫,此我应是无常、应是假立,而汝言是常是实,不应道理。

  释遁伦集撰《瑜伽论记》卷第二(之上):二、如陶师难:假于能作故应无常假立。

  「若言如陶师等」,制造陶器的师傅,能制作出来种种的瓷器。我的体性能发出来见闻觉知的作用,像陶师能制造种种的陶器,若说我犹如陶师,像这样的话,那就不对了,为什么呢?「假立丈夫」。陶师是人,人就是色受想行识,假名为「陶师」,是「假立」的,陶师是假立的名字。若是生一个儿子,就名为父亲了;若对他的父亲来说,他又是儿子了,这是假立名字,陶师也是假立的名字。

  「此我应是无常」,陶师也是无常,也要老病死的,那么你说我,能发出来见闻觉知的作用,那也就应该是无常的了,不是常住的,也是假立的名字而已,不是真实,因为陶师是假立的名字。

  「而汝言是常是实,不应道理」,如陶师也还是无常不真实,你执着我是常是实,不合道理。

  若言如具神通假立丈夫,此我亦应无常假立,于诸所作,随意自在,此亦如前,不应道理。

  释遁伦集撰《瑜伽论记》卷第二(之上):三、如神通难:假于自在故亦无常假立。

  「 若言如具神通,假立丈夫 」。若是说具足了神通的人,我的体性也会见闻觉知种种的事情,就像有神通的人种种变化似的。这样子也还是虚妄的,因为那个「具神通」的人也还是「假立丈夫」,也还是假名为人而已,那么你说我若言「如具神通者」,我也就应该是假立的了,也是不长久的,是假的不是真实了。

  「于诸所作,随意自在」。有神通的人,若发出来神通的时候,对于所做的事情很自在的就做出来,我就好像神通那样子,对于见闻觉知的事情也能随意自在吗?若眼根坏了,我还能见吗?这就是不能说是那么自在。所以只是说是在因缘之下有这种作用,都是假名字,见闻觉知也是假名字,说我是假名字而已。

  「此亦如前,不应道理」。具足如神通的人,和前面一样都是假立名字不真实的,执着我是有常住、是真实的,「不应道理」。

  释遁伦集撰《瑜伽论记》卷第二(之上):四、如地难:观所持故应无常。又无如地作所依显了业故。

  「 若言如地 」就像大地,能生出来万物,我能生出来见闻觉知的作用,像大地似的。大地也是无常的,所以「若言如地,应是无常」,我也应该如地大一样是无常的。

  又你所执着的我,你说用大地来比喻,大地有很明显的、很明了的作用,你所计我就是没有如大地显了的作业,所以不合道理。

  这「世间的地大所作的业用,显了可得,谓持万物令不坠下」,谓能够生长万物、能摄持万物,使令万物不坠下,有这个作用。

  「我无是业显了可得」。你所执着的我,很明显的没有这个作用,所以是不应道理。

  「若如虚空,应非实有」,若是如虚空的话,那也不对。「若如虚空,应非实有」,不是真实有个虚空,怎么知道呢?「唯于色无,假立空故」,在没有地水火风的地方,假名为空,对色法假名为空而已。空是非实有,你执着的我,也就非实有了,「假立空故」,是「不应道理」。

  虚空虽然是假有的,但是有作用,「分明可得」,很明显的可以知道,「非所计我」,不是你所执着的我有分明的作用,「故不应理」。

  因为有虚空所以能容许有往有来、有屈有伸的作用。虚空有这些作用,我有这个作用吗?

  「是故见等是我所成业,是不应道理」。前面五个比喻,比喻是我所发出来的见色闻声,这样执着是不合道理的。

  若是我所执具者,若言如鎌。如离鎌外,余物亦有能断作用;如是离见等外,于余物上,见等业用不可得故,不应道理。

  释遁伦集撰《瑜伽论记》卷第二(之上): 具 中 , 有 二 : 一 、 如 鎌 难 : 谓 离 鎌 之 外 、 亦 有 刀 等、 能 断 于 物 。 离 见 等 外 、 无 有 余 物、 有 见 用 等 法 , 喻 不 等 故 。

  《瑜伽师地论略纂》卷第三: 「若 言 如 鎌 」 等 者 : 此 意 说 言 : 谓 鎌 非 但 能 断 他 物 , 离 鎌 之 外 , 亦 有 刀 等、 能 断 于 鎌 。 离 见 等 外 , 于 余 物 上 、 别 有 能 见 , 能 见 等 用 、 定 不 可 得 , 故 离 见 外 , 无 别 有 我、 而 执 见 等 。 又 释 : 非 但 鎌 能 断 物 , 更 有 余 物、 能 断 于 物 。 离 见 等 外 、 别 见 业 故 , 无 有 我 。 此 释 稍 疎 , 喻 不 相 似 。 难 : 见 等 是 我 所 执 具 故 。 「如 世 间 火 虽 能 烧 者 、 亦 得 能 烧 」 等 者 : 人 为 能 烧 者 , 火 为 所 烧 , 能 烧 之 体 , 火 离 于 人 , 自 能 烧 物 故 。 见 等 见 物 、 离 自 能 见 , 何 假 我 耶 ! 此 二 比 量 , 思 准 可 知 。 上 来 合 难 : 即 见 者 等 相 、 展 转 相 生 。 自 下 方 难 : 离 见 者 等 相 。

  释遁伦集撰《瑜伽论记》卷第二(之上): 二 、 如 火 难 : 「 如 世 间 火 、 离 能 烧 者 、 亦 自 能 烧」 等 者 : 人、 为 能 烧 者 , 火、 为 能 烧 之 物 , 然, 火 离 于 人、 自 能 烧 。 故 ︰ 见 离 于 见 者、 自 能 见 物 , 何 假 我 耶 ! 量 云 : 见 等 见 物 等 时 、 应 不 要 待 余 者 , 自 有 业 用 故 , 如 火 烧 物 。

  「若是我所执具者」。若是说见闻觉知,是我的体性所执持的一种工具,用他来做事的。若这样的话,「若言如鎌」,譬喻像鎌。鎌是一种弯曲的一种刀,用来割草的。

  「如离鎌外,余物亦有能断作用」,若是这样子做譬喻来形容这件事的话,那么在譬喻上来看,离开了鎌刀之外,的东西也有能断的作用。像我们切菜的刀,也有能断的作用。

  「如是离见等外,于余物上,见等业用不可得故」。那若是说离开了见闻觉知这事情之外,在的事物上,也有见闻觉知的作用吗?这是不可得的。所以你的譬喻是不合适。「法喻不契」不相称。

  「若言如火,则徒计于我」,若是说所执着的我像火为我所使用,我用火来烧东西,若这样子执着的话,「则徒计于我」,则你所执着的我是白费心力了,等于是没有我了。所以执着有「我」是不应道理。

  「如世间火,离能烧者」,如世间上的火,离开了能使用火的烧者的人。「亦自能烧故」,火也有燃烧的作用,它也能烧各式各样的东西的。这样子说呢,譬如说是我,若是如火那样子,那就不须要有我了,见闻觉知自然能见闻觉知,不须要由我去使用的,所以你执着的我,若用火做譬喻那就等于否认了你所执着的我了,所以是「徒计于我」。

  释遁伦集撰《瑜伽论记》卷第二(之上): 自 下 , 第 二 难 ︰ 离 见 者 等 相 。 「 乖 一 切 量 」 者 : 谓 汝 我、 非 是 见 者 等 , 一 切 诸 法 之 所 摄 故 , 亦 应 邪 量 所 量 , 故 云 : 乖 一 切 量 。 第 五 、 建 立 染 净 难 中 , 此 意 说 言 : 如 于 外 物、 虽 无 有 我 , 而 有 灾 横 损 缘 。 药 等 顺 益 , 名 为 : 染 净 。 内 身 亦 尔 , 虽 无 有 我 、 染 净 义 成 , 故 汝 计 不 应 理 。

  「若言离见者等相」,如果你转变你的想法,说离开见闻觉知等相以外,另外有一个我,「则所计我相,乖一切量」,你所执着的我就违背了一切的量。一切的量就是圣言量、现量、比量就。圣言量,圣人都是喝斥有我的,赞叹无我的,你执着有我是不对的。现量是有因缘生法,我没有体性,没有体性就是没有这件事,现量看不到,所以是违背现量。也违背比量,用智慧去观察也是没有我可得,所以「乖违一切量」,你执着有我是不合道理的。

  韩清净《披寻记》:「若离于见等别立见者等相等者:自下难见等法,有其二难。一、我所成业难,二、我所执具难。我所成业中复分五难。一、喻如种子难,二、喻如陶师难,三、喻如成就神通难,四、喻如地大难,五、喻如虚。于如是难,喻显彼所计我非常非实,亦无业用。随其所应,如文可知。我所执具难中亦有二难。一、喻如镰难,二、喻如火难。喻显我无业用及徒计于我,不应道理。」

  「若离于见等别立见者等相等者:自下难见等法,有其二难。一、我所成业难,二、我所执具难。」自下难见色等法,有二种难问。第一难问见闻觉知是我的体性所发出来的作用;第二难问见闻觉知的功能是我所执持的工具。

  「我所成业中复分五难。一、喻如种子难,二、喻如陶师难,三、喻如成就神通难,四、喻如地大难,五、喻如虚。」约见闻觉知是我的体性所发出来的作用,又分五种难问:一、我犹如种子难,二、我犹如陶师难,三、我犹如成就神通者难,四、我犹如地大难,五、我犹如虚。

  「于如是难,喻显彼所计我非常非实,亦无业用。随其所应,如文可知。」在这些难问当中,可以显示他们所执着的我不是常住的,不是真实的,而且也没有功能,没有作用。随其所相应的,如文所说可知。

  「我所执具难中亦有二难。一、喻如镰难,二、喻如火难。喻显我无业用及徒计于我,不应道理。」约眼耳鼻舌身意是我所执持的工具的难问,也有二种难问。第一难问见色闻声犹如我拿着镰刀割草,第二难问见色闻声犹如我拿着火能烧。这些比喻显示我没有功用及执着有我,不合道理。

搜索